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天地 > 文博研究 > 探微东周秦汉楚式家具

探微东周秦汉楚式家具

来源:鹤壁市博物馆 2017-07-12 17:33

赵晓倩
发表于《科研》2017年第4月01卷P43
摘要:本文主要从楚式家具的造型、色彩、装饰三个方面对东周秦汉楚式家具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楚式家具的造型和纹饰去感知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风貌。
关键词:楚式家具;艺术风格
 
家具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用具。在我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过程中,既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朝夕与共的视觉上和触觉上的感受,也在历代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由于中国传统造物向来追求“器以载道”的意境,所以家具的发展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已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春秋中晚期以后,随着周王朝统治的瓦解和楚国的日渐强盛,楚文化自身特点日益突出,“楚式家具”的风格也随之形成。这一时期正是先秦重要的开创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不同的审美倾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功利为界定标准和出发点——“尚功用”的审美观,以韩非子为代表;二是强调自然与人工力量相结合的中庸审美尺度,以孔子、荀子为代表;三是反对雕饰、反对一切工艺,主张自然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庄子为代表。三种不同的审美观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带有诸子思想中的哲学、政治理想,也从不同的层面影响着先秦以后的文艺思想的形成。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家具艺术,它所蕴含的工艺思想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诸子学说的影响。
楚式家具产自楚地,其艺术特征反映了当地人们思想意识和社会风尚。我们可以透过楚式家具别致的造型和图案,感觉到南方正处于远古的浪漫激情与理性觉醒交织的时空过程。楚式家具的造型和纹饰,表达出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使人们明显感到它和以往的青铜时代完全不一样,没有了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充满了生动、自由和奔放。笔者试从造型、色彩、纹饰三个方面对东周秦汉楚式家具的艺术风格作以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 优美的造型
通过楚式家具的造型可以映射出东周时期楚人的审美意识,工匠们考虑到家具使用上的特定要求,设计出既实用又流畅婉转的家具形态。从使用功能和造型特点来看,东周秦汉楚式家具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以实用为主的家具,如床、案、俎、几、架等;以观赏性为主的家具,如木雕屏风。
首先,从实用角度出发,众所周知,东周秦汉时期家居习俗为“席地而坐”,即两膝着地,以臀部靠住脚跟,上身挺直,以示庄重。所以人们的视线和身体所及的高度以及器物的装饰面都决定了案、几等家具为低型家具。以楚式几为例,几在当时是席地而坐供人伏凭的小家具,所以设计的几较低矮,高度均在40-50厘米之间,适合人们凭依。并且大多数几面微凹,两端略翘,有的几面靠身体一面略有弧度更便以凭倚。比较巧妙地是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活动漆几(图1),几面长方形微拱,薄。几面长90、宽16.5厘米,两端厚2.6、中间厚1.6厘米。两端各有两组足,外一组固定,由三根径1.5、高9厘米的圆形木棒组成,上面榫入几面,下面榫接于高4厘米的座上,全足高13厘米。足黑地,下部绘红、灰绿兽面纹。座上安有可转动的木活栓。内一组足上部榫接在可转动的木轴上,下端榫接于足座,每组由四根成扇面分布的木棒组成,高38,座高4.5厘米。内一组足竖起时和外一组足靠拢,转动外足座上的木活栓,即可将内一组足固定,这样可将几面升高。若将内一组足向几面背部合拢,可转动附于几面背部的木栓卡紧,这样几就由外一组足支撑,几面随之降低,这样可以活动升降调节高度的几,利用了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简二七七“髹画木变机(几)一”即指此。也就是该几设计的矮足只有16厘米,适宜“隐几而卧”,高足是40.5厘米,适宜“隐几而坐”。低型家具案也是根据当时人们的起居方式而设计的,从出土资料来看,如信阳楚墓1-718(图2),出土后室,金银彩绘漆案。案面长方形,有凸起的四沿,中部稍薄,低而平滑。案面髹朱漆地,上面绘36个圆涡纹。翘起的案沿外面削成斜面,而内面呈弧形。案的转角处上翘。这一时期的楚式案的两侧,紧接铜角旁边,镶嵌有铜铺首衔环和蹄状矮足案面高度多在10-20厘米之间,并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征:其一,案面较薄,造型轻巧,只摆放一些食具或食品,目的是移动起来方便;其二,案面的四沿高起,构成了“拦水线”,其目的是防止汤水外溢。

图1 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北158
图1 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北158

图2信阳楚墓1-718
图2信阳楚墓1-718

图3 信阳楚墓M2:166
图3 信阳楚墓M2:166

图4 湖北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的漆几
图4 湖北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的漆几
其次,从审美角度来看,在注重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还追求生动、灵巧、富于变化的形式美感。楚式几的“H”形造型,两头足板的上端有向内或向外的圆卷,整体看来很有力度感,给竖向直立增添了含蓄和圆润,简练舒展而又不显得呆板。(图3,图4)常德德山楚墓出土的楚式雕花几,几面呈优美的下弧形,两端较中间厚,下接细长的栅形足,给人以轻巧灵便的感觉(图5)。最富于曲线变化的是束腰的“S”形足凭几,如长沙塘138号墓出土的漆几(图6),几足上大下小,运用曲线表现大的轮廓,足下的横跗比足宽,既符合力学的设计要求,又给人以安定感。楚式几足部的不同造型可谓变化中求统一,都是在实用的基础上给人以美感。楚地工匠师以直观的构架形式创造出了简洁完美的形象,令人折服。
总之,楚式家具作为日常生活用器,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它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也没有必要表达某些特定的象征意义,因而它更多的反映出楚人对家具造型设计的精确与周到,楚式家具生动、富于变化的形式美感体现的则是楚人在生活中对灵巧、生动的审美喜好。
 

图5  常德德山楚墓出土的几


图6长沙扫把塘138号墓出土
二、 绚丽的色彩
楚式家具上的色调以红、黑二色为主,对比很强烈。如图7江陵马山砖厂二号楚墓出土的漆几,鲜艳的色泽,神秘的气息,豪放的笔触,饱含了楚人潇洒浪漫的情怀。聂菲在著作《中国古代家具鉴赏》中指出:“楚式漆木家具的色彩搭配是对自然界的色彩进行选择、取舍、概括、提炼、集中而成,是自然和理想色彩完美的融合。”
楚式家具用色绚丽多彩,除了红、黑主色调之外,金、银、黄、绿、蓝、赭、灰等各色油漆常见于其装饰上。这些色彩的配合效果正如滕先生所说的“雅而不俗、极为和谐”。如东周时期,几乎所有的髹漆的楚式几器表都以发亮的黑漆为地,用红色、黄色、褐色等绘各种纹饰。楚式俎上的彩绘也一般以黑为地,配以黄、银灰、红等多种色彩。到了汉代,楚式几依然通体髹黑漆,上面所绘纹饰在原来红、黄、褐色居多的基础上出现较多的灰绿色、赭色等。
我们认为楚文化的很多表现形式是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殷人尚白,西周尚赤,楚人由于对祖先崇拜,也崇尚红色,所以家具上的主要纹饰多以红色为主,与黑色的漆地相配,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十分醒目,气质典雅。“这两种颜色较耐久,红色多为朱砂,黑色则是烟炱,楚国拥有丰富的朱砂资源。”偏暖的色调和绚丽的色彩,便成为楚式家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征。
楚式家具中有的还镶嵌有玉,如信阳2号墓出土的嵌玉几,几身四周均匀镶着20块每块约为1.5立方厘米的白玉;(图3)有的还辅以铜构件,如漆案的四角多包有铜角,两侧还镶有铺首衔环。(图2)这些装饰综合构成了楚式家具浑厚、古朴,而又瑰丽的色彩美。
 

图7 江陵马山砖厂二号楚墓出土


图8当阳赵巷M4:13
三、精美的装饰
楚式家具均为低矮型家具,人们视线的着眼点首先就是家具的平面,因而人们十分重视装饰部位的纹饰设计,一般都比较显眼,装饰的纹样和布局不拘一格,繁简相宜。
楚式家具装饰纹饰的特征,是以大自然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观和现实中的禽兽为题材,然后加以重新组合、夸张、抽象和变形,使之流利生动而构成适合器形的新图案。传统与创新并存,既有蟠螭纹、龙凤纹、云纹、几何纹、花草纹等,还有龙、凤、虎、鹿、猴、鱼、牛等动物纹样。如当阳赵巷4号墓出土的俎,俎面髹红漆,其他部分髹黑漆地,用红漆描绘十二组三十只姿态各异的瑞兽珍禽(图8)。信阳楚墓出土的漆几两端的卷草纹,就是自然的草叶简化成一种迂回转曲的线条,以此组成连贯的几何纹(图4);长沙浏城桥楚墓出土的浅刻云纹几、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几,上绘有云纹和S纹,其云纹飞扬流动,视觉上给人们展现出上下萦回、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楚式家具常以大自然为素材,崇尚自然,“顺物自然”,这是老庄工艺思想的核心。尽夸张、想象、比喻之能事,是屈子的浪漫主义情调。这样的艺术手法,所追求的是自由的旋律美和自然地生动。
楚式家具上的纹饰和布局在同类家具上往往比较固定。如板足俎的俎面和四周多绘綯纹、云纹。俎着重在周沿周边形成一装饰带,俎面一般绘圆涡纹(图9)。楚式几的几面长方弧形或者三边绘花纹带一边空出,提示弧凹的一边和无纹的一边应该是使用时靠着身体的一边。精美的纹饰除了美观之外,还兼具指示的功能。楚式案的案面四周及边沿一般绘卷云纹、綯纹,还有的案面一般绘等距离的圆涡纹,有四列三十六个、三列二十四个、二列十二个等,应该是示意这是器物的放置处。如图10、图11。

图9包山M2:111 


图10 河南正阳苏庄楚墓M1:16


图11 荆门左冢楚墓M1E:1
如果说精美的纹饰作为楚式家具的一种装饰方式的话,那么装饰手法对于楚式家具的审美也非常重要。楚式家具最常见的装饰手法是用彩绘的方式在漆木家具上绘各种纹饰。运用工整与奔放、灵活与适宜的笔锋,生动流畅地描绘出当时漆器家具艺术的新风格。正是这种生动活泼的装饰图案,舒展秀美的线条,深沉高贵的风格,构成了楚式漆器家具图案结构的特点,它深深的影响着后代漆器家具艺术。
雕刻与彩绘相结合,也是这时期漆器家具的一个特点。雕刻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家具的装饰中,往往与髹漆同时并用。雕刻有平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手法,雕刻的深浅起伏与漆绘色彩相配,相得益彰。其雕刻构图多采用对称形式,繁简相宜。如长沙浏城桥楚墓出土的雕刻漆几,信阳楚墓出土的雕花木几,湖北望山楚墓出土的凤鹿透雕座屏等。特别是望山1号墓出土的雕刻座屏(图12),楚国的工匠采用圆雕、浮雕手法,在横长方形的空间里以对称的格局将50多个小动物交织结构为一个象征与符号的王国,很富有形式感,其雕刻技艺非常精湛,开启后世雕刻家具之先河。传统的饕餮纹、蟠螭纹等怪兽图像以及云雷纹、几何纹等在雕刻家具上时常可见到,但把原来完全图案化的装饰花纹变得生动活泼。

图12 望山1号墓WM1:B84
楚式家具的艺术风格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绚丽的色彩,兼有彩绘与雕刻两种装饰手法的综合艺术样式。对自然对象生命形态体察入微,加之精湛的浮雕和透雕的技法,使得所描绘的动物形态逼真,彩绘的各种自然景观线条优美、生动活泼。既彰显了器物的神秘气氛,又超越了一般自然主义的单纯模式。楚式家具独具地方特色,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家具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笔,它不仅开创了中国漆木家具的新时代,而且也是我国漆木家具成熟的标志,对后世家具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M].文物出版社,2004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阳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3.
陈振裕.战国秦汉漆器群研究[M].文物出版社,2007.
聂菲.楚系墓葬出土漆案略论[J].南方文物.1996,(1)
皮道坚.楚艺术史[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95
 

(责任编辑:admin)